• 云南方言网,致力于宣传云南多元方言文化,打造云南最大方言门户网站!
  •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云南文化 > 经典云南

云南方言里的元明方言词语

时间:2012/2/12 22:50:18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阅读:23533   评论:0
内容摘要:云南方言属于汉语西南官话,云南民间至今还保留着不少元明时期中原汉语语汇。笔者出生于云南省巍山县,年幼时光在家乡度过,童年时代常从没读过书的祖母和母亲的日常语言里听到过这些中原汉语方言词汇,当时习以为常,并未想过这一语言现象的文化内涵。进学校读书以后,无论从教科书、课外读物和教师的...
    云南方言属于汉语西南官话,云南民间至今还保留着不少元明时期中原汉语语汇。笔者出生于云南省巍山县,年幼时光在家乡度过,童年时代常从没读过书的祖母和母亲的日常语言里听到过这些中原汉语方言词汇,当时习以为常,并未想过这一语言现象的文化内涵。进学校读书以后,无论从教科书、课外读物和教师的日常语言里,接受的绝大多数属于汉语普通话词语,幼时接触的那些地方特色显著的鲜活的方言词语渐渐淡忘了。年长以后,开始阅读一些元明时期的白话小说(《西游记》、《水浒传》、三言、二拍等)和元人杂剧,其中很多方言词语(如“不当子”、“包弹”、“咐”……)仍然活在家乡的方言里。这一文化现象引起笔者的极大兴趣,于是,阅读时兴之所至,作了一些记录,并开始作过一些思索。再后,历史文化知识逐渐丰富,终于明白,云南方言的形成,与汉民族的迁徙以及今天民族格局的形成有密切关系,云南方言其实就是历史上的中原汉语方言,研究这些方言词语,可以解释许多历史文化的问题。可惜笔者记录的一些资料,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大部分丧失,只能将现存的零星记录,略作整理、解释,形成本文,希望能为关心语言问题的同仁们提供参考。
  一、云南历史上的汉族移民
  云南是我国多民族的边疆省份,在远古时代,在这片毗邻印度支那半岛的土地上,生活着百濮、百越、氐羌三大族群。汉族居民来自内地,迁入云南的时间相对较晚,现在汉族人口占多数的民族格局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汉文化对这一边境省份的覆盖,汉文化与各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可以从语言、民俗、历史文物、民间文艺(花灯歌舞、洞经音乐、民间故事、民间歌谣)等诸多文化遗存上获得信息和启示。
  研究内地汉族向云南移民的历史,我们发现,大规模的移民主要与几次征战和屯垦有关,当然也有平时通过商旅往来、官吏的调遣贬谪等多种自然移民。云南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移民是战国时代楚国的庄通滇。据《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始楚威王时,使将军庄将兵循江上,略巴蜀黔中以西。庄者,故楚庄王苗裔也。至滇池,地方三百里,旁平地肥饶数千里,以兵威定属楚。欲归报,会秦击夺楚巴黔中郡,道塞不通。因还,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这段简要的文字告诉我们,云南与内地民间早有往来,其历史应早于庄入滇,楚国应早已知道这片土地上生活着众多边民;如果当时这里是无人居住的不毛之地,派庄入滇便没了意义。另外,这一支人马既然“变服从其俗”落脚滇池地区,融入当地少数民族居民之中,理所当然地他们既接受了当地民族的文化,又以自身的文化影响当地民族。他们是最早融入当地民族之中的中原汉族人民。
  庄硚打通了入滇的通道以后,云南与内地的交往增多了。中央王朝为了开发云南,曾在这里设郡置吏,修筑道路,数百年间也有过几次征战。《史记》记载:“秦时,常略通五尺道,诸此国颇置吏焉。”西汉时,武帝派兵征服了滇池东北方的劳浸、靡莫等部落,降伏了滇王,设立了益州郡。东汉时,继承和发展了西汉的政治统治,又在云南西部“东西三百里,南北四千五百里”的广大地区设置了永昌郡。其后,魏晋南北朝时,中原与云南之间发生过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其一是蜀汉丞相诸葛亮南征。诸葛亮“五月度泸”,“七擒孟获”,取得了军事上政治上的完全胜利。史书记载,蜀汉班师时,没有留下军队驻守,但诸葛亮加强了对南中的统治,他调整郡县,建立起新的行政管理机构,以李恢为建宁郡太守,王伉为永昌郡太守,马忠为郡太守,吕凯为云南郡太守,这一举措不可能不伴随一定数量的人口迁移。诸葛亮南征影响深远,至今云南各地、各少数民族中留下了难以数计的民间传说、地名故事,以诸葛亮为代表的中原文化已深入云南民间。另一事件是两晋和南北朝时代爨氏对云南东部的统治。爨氏为南中大姓,在云南活动千年,自东晋成帝咸康五年(公元339年)爨琛独霸宁州以后,统治云南东部400余年,爨氏的统治加深了云南汉文化的覆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使得云南境内汉族人口有所增加。
  南诏国时期,蒙氏奴隶主政权不时发动大规模移民,曲靖府、统矢(姚安)府、永昌府之间,人口成千上万的迁徙,但这种移民活动似乎都在少数民族之间进行,汉族居民的状况改变不大。阁罗凤与大唐王朝之间爆发的“天宝战争”,其后劝利王对成都发动的数次进攻和对人口、财产的大肆掠夺,数以十万计的中原军队在云南覆没,数以十万计的俘虏(主要是汉民)被掠夺到了洱海地区,云南人口结构中汉民的人数无疑是增加了。但是,因征战进入云南的军人,绝大多数应为男性;从四川掠来的居民,史料记载多为工匠,估计也以男性居多。这些新的中原移民与土著民族居民相比,人数仍然相对很少,而且居于被统治被奴役的地位。他们也只能像当年庄将军的部下一样,“变服从其俗”,娶妻生子,融入云南土著民族庞大的人口之中;虽有中原汉文化和各种生产知识渗入当地人民生活之中,但还不能形成强大的主流文化。
  元代蒙古统治者在云南屯田,使云南民族居民中增加了两个新的民族成员——回族、蒙古族;但真正改变云南人口中民族结构是在明代云南实行大规模屯垦以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朱元璋令傅友德、沐英、蓝玉率30万中原大军消灭了云南元梁王和大理段氏的统治势力之后,在云南建立了一套“兵自为食”的卫所屯田制度,令沐英就地屯垦。据地方文献《滇粹》记载:英(沐英)还镇,携江南、江西人民二百五十余万入滇,给予籽种、资金,区别地亩,分布于临安、曲靖、武定、大理、姚安、楚雄、鹤庆、蒙化、永昌、腾冲等郡县。除军屯外,又辅以民屯和商屯,人数不得其详。据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里说:“初,明太祖之下金陵也,患反侧,尽迁其民于云南。”另据《滇粹》记载:“春(沐春)镇滇,春七年(公元1392~1398年),再移南京人民三十余万。”除以上记载外,朝廷还从湖广、四川、河南征调军队征讨麓川叛乱。朝廷还规定屯田军要携带家属随军居住,没结婚的也要“佥妻”后在当地安家定居;而且,屯军的后代也要隶军籍,世代为军。屯田制在云南不断充实,屯户人口日增,据估计,连同家属,屯军人口总数已达200余万。
  明代在云南实行雷厉风行的屯田制以后,云南居民的民族结构改变了,在多数平坝区,汉族成了主体,也不再需要“变服从其俗”了,在民族文化交流中,中原汉文化占据了优势。由于云南各地山高谷深,交通十分不便,屯军来自不同省份,因此他们的后代较完好地保存了中原各地的汉文化特征。更有甚者,由于历史的衍进,社会的变迁,云南保存的一些中原文化遗存,在内地反而不易找到了。云南方言里保留着大量的元明中原方言词语;云南民间的花灯歌舞、洞经音乐保留了大量中原汉族的古乐曲调和演唱形式;云南的民情风俗也保留了不少中原汉族古代的东西,考察云南民间文化,常常能见到内地汉文化的遗存。

标签:词汇 读书 云南方言 汉语方言 云南省 
分享到

免责声明:本站资源仅供学习参考,所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搜索及网友提供,所有言论并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承担内容的合法性及健康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云南方言网[Www.YunNan517.Com]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您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站所有信息资源仅供学习参考,如果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网址!谢谢您的支持!

来源:云南方言网 Www.YunNan517.Com

资助我们 - 意见建议 - 站内公告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报价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WAP手机版 - 订阅本站 - 首页

云南方言网 官方公众微信号:YunNan517 新浪微博: 请您资助我们

Copyright © 2009-2024 云南方言网 Www.YunNan517.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20001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