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以煊正在表演方言相声。记者高建欣摄
人 物
“祖公呢钱捆起来有一二十公斤,每公斤就有一万块……”幽默风趣的语言,加上亲切的云南方言,早把台下的观众逗得哈哈大笑。50余年来,这个地道的“老昆明”执著地传承着方言相声,他就是方言相声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缪以煊。
从小热爱文学
缪以煊从小就喜欢阅读,热爱文学,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给他讲寓言故事,他很喜欢听。从上小学起,缪以煊便沉迷于阅读,他读了《三国》、《水浒》等书籍,还常把母亲给他的零花钱省下来去买书或者租书看。
似乎缪以煊注定与传统文化、表演艺术结缘。在他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学校组织小朋友表演节目,当时表演的节目是《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那时候,我演那匹狼。”缪以煊的表演得到老师和学生的好评。从那以后,他就常常登台演出,还参加了红领巾艺术团,在团里说起了相声。
高中时候,缪以煊参演了班级排演的大型话剧《抓壮丁》,饰演“王保长”,他和同学还在田间地头为乡亲们演出。“我们还排演了俄语话剧《刘胡兰》,从那时起,我就开始研究戏剧表演。”说着,缪以煊就来了两句俄语台词,发音地道,一点都不含糊。
缪以煊是地道的“昆明通”、“老昆明”,在他的书柜里,关于老昆明典故、民俗和方言的书籍很多。缪以煊说,正是因为大量地阅读了关于昆明风土人情的书籍,在他后来当主持人时,才会有那么多好“料”奉献给观众,“一个人的阅历、知识面,跟他读的书有很大关系,书籍里丰富的知识会积淀下来,然后传递出去。”
50余年坚持方言相声
上世纪80年代,在公园、茶馆,有许多穿着长衫、用方言为市民讲相声的艺人,大家茶余饭后都喜欢去听上一段子,那时的云南方言相声发展达到了巅峰。“方言相声取得那么大的成就,还得感谢我的老师董长禄。”缪以煊说,董长禄是地道的北方相声演员,来到昆明后,也曾用北京话来表演相声,但老百姓根本听不懂,于是董长禄便与徒弟缪以煊积极创作方言相声。
“昆明人讲话喜欢用叠词,‘胖嘟嘟’等词语本身就带有喜剧色彩,只要将这些词用对地方,就能逗笑观众。”缪以煊说,方言已经成了人们交流的最好工具,在这个方言区域中的人都会感到亲切、贴近、有韵味,要用它更好地为当地人服务,带来更多乐趣。
“只有刻苦工作,不断创新,才能让观众满意。”缪以煊说,相声段子的素材都是从生活中来的,比如他下乡演出时,和农民交谈,和群众交流,从他们的只言片语或者玩笑中吸取元素,寻找素材。
通过50多年的不懈努力,如今,缪以煊在昆明已经很有名气,但方言相声已濒临灭绝,这让缪以煊既伤心又无奈。“虽然方言相声通俗易懂,又饱含人生哲理,但如今各大晚会,语言类节目已越来越少,演员们根本没有演出的平台,许多演员只能转行。”缪以煊说,目前,全市只有10位艺人依然在从事方言相声演出。为了挽救方言相声,缪以煊和其他方言相声艺人不仅积极去云南各地推广,而且进行大量公益演出。
“每次去演出,观众都很多,方言相声是很受欢迎的,这也坚定了我要将方言相声传承下去的决心。”缪以煊说,他所做的事微不足道,希望方言相声能被重视,让这一优秀文化能够继续传承下去。
免责声明:本站资源仅供学习参考,所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搜索及网友提供,所有言论并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承担内容的合法性及健康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云南方言网[Www.YunNan517.Com]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您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站所有信息资源仅供学习参考,如果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网址!谢谢您的支持!
来源:云南方言网 Www.YunNan517.Com
Copyright © 2009-2024 云南方言网 Www.YunNan517.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2000143号